ICC訊 2023年7月3日,由SubOptic協會委托的最新研究報告發出警告:全球老化的海底光纜維修船隊正成為制約海底光纜建設發展的關鍵瓶頸。這份由TeleGeography和Infra-Analytics聯合完成的研究指出,未來15年全球海纜行業需要投入高達30億美元用于維修船隊的升級換代,否則將無法支撐快速擴張的海纜網絡建設需求。
報告顯示,到2040年全球將新增160萬公里海底光纜,相當于現有退役光纜數量的兩倍。與此同時,47%的維修船將在2040年前達到40年使用壽命極限。這種供需失衡將導致年度維修量激增36%,特別是在西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等高需求區域,維修能力不足的問題將尤為突出。
"這種狀況正在形成惡性循環,"報告主要作者Robert Clark指出,"一方面海纜建設需求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維修能力卻在持續衰減。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動,未來幾年我們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海纜故障得不到及時修復。"
報告詳細分析了當前行業面臨的三大挑戰:首先是船隊老化問題,近半數維修船即將退役;其次是高使用率區域的維修積壓日益嚴重;最后是新船投資嚴重不足。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全球新造維修船數量不足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更令人擔憂的是,現行的區域維護體系正面臨嚴峻考驗。調查顯示,70%的維護公司和61%的海纜所有者認為現有體系難以滿足未來15年的維護需求。這種狀況因日益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而進一步惡化,各國政府對海纜安全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導致維護工作面臨更多監管障礙。
"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SubOptic協會技術總監表示,"要么立即啟動大規模船隊更新計劃,要么就要面對海纜網絡可靠性持續下降的風險。這不僅僅是資金問題,更關系到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的長期穩定。"
報告建議采取三管齊下的解決方案:首先建立行業聯合投資基金,確保維修船建造的持續投入;其次開發新型混合商業模式,提高維護效率;最后推動國際合作,特別是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新興區域建立聯合維護機制。
多位行業專家警告,如果不盡快采取行動,未來5-10年內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海纜維修危機,這不僅會影響新建海纜項目的推進,更可能威脅現有海纜網絡的穩定運行。目前,包括中國、日本和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開始關注這一問題,但尚未形成統一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