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石光通訊咨詢網】隨著
華為、
日海通訊等公司紛紛將研發中心或重點項目遷往武漢
光谷后,武漢逐漸成為中國第二大
光通信產業基地。如今的
光谷,正在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影響著中國
光通信行業的發展格局和未來趨勢。在
光谷10周年之際,訊石結合近期發生在
光谷或與
光谷有關的行業事件,特別為您盤點這篇“
光谷與
光通信有關的8大事件”的報道。
華工科技:成功突破
光纖激光器核心技術,成為國內唯一
光纖激光器供應商,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和英國之后,第3個掌握該技術并實現產業化的國家,跨入全球三強。6月10日,由華工科技產業集團牽頭承擔的“十一五”重點項目——工業激光器及其成套設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在漢通過科技部驗收。
烽火通信:經過一年多緊張而艱苦的努力,藤倉烽火光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根預制棒已成功下線,并于2011年4月6日下午1:30裝車出廠,運往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可靠性試驗。試驗之后,預計藤倉烽火將于今年5月正式開始銷售預制棒,并于今年7月進入年產500萬芯公里的飽和生產階段。這一計劃的成功實現,將大大緩解烽火通信光纖產業因為光纖預制棒供應緊張而帶來的壓力,為烽火通信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給國內其它企業帶來更大的預制棒采購空間。
長飛光纖:2009年,該公司銷售光纖長度達3630萬芯公里(含光纖預制棒),名列世界第—;光纖銷售額約70億元,也名列世界第—。這是長飛l988年創立以來,首次登上本行業世界第—的寶座。此前長期占據世界第—的是美國的康寧公司。
光迅科技:2011年5月30日,光迅科技拿出155.6萬份股票期權,激勵公司72名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據估算光迅這次給員工送出了近6800萬元的大禮包。光迅科技7月1日起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外界稱此舉動可能與WTD整合有關,不過7月14日光迅科技晚間公告稱,武漢郵科院告知該重大規劃事項尚不成熟,光迅科技15日起開市復牌。至此,整合風波暫告一段落。
武漢新芯:5月12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與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公司在武漢正式簽約,對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12英寸芯片生產線項目實施合資經營。5年內新的“武漢新芯”將形成月產4.5萬片12英寸芯片的生產能力,未來該企業將有望成為先進的國際主流代工廠。
光谷激光:2010年節前,
光谷激光、華工科技、楚天激光、杭州博大、天津帥超、北京通快、上激集團、內蒙古金杜等全國16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武漢
光谷激光加工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力爭至2015年在全球推廣建設100個激光加工站,打造亞洲最大的激光加工連鎖企業。作為國內最大的激光研究開發、生產、人才培養的基地,武漢將以
光谷為“本部”,在全球建100個激光加工站,其中10家在海外,整體收入規模有望達到10億元至15億元。
華為:今年6月,唐良智市長考察深圳
華為,
華為公司稱基建投資總額超50億元的
華為武漢研發中心正在全球范圍啟動設計競賽,明年開工建設,武漢基地將被打造成
華為核心基地,并承諾在未來5年內將
光通信的研發和生產等整體遷往武漢。
日海通訊:2011年7月10日,
日海通訊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的特定投資者發行合計不超過2800萬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5億元,用于
光谷產業園項目建設,該項目由ODN及基站配套設備項目、PLC器件項目和研發中心項目三個子項目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