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蟄伏,我國塑料光纖放量增長的拐點日益臨近——隨著FTTH(光纖到戶)在國內的全面部署以及三網融合加速推進,“最后100米”室內布線問題被擺上臺面,其中所蘊含的商業前景也越發明朗。江西大圣塑料光纖有限公司(即原深圳大圣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江西大圣”)總工程師胡為明近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無論FTTC(光纖到路邊)還是FTTB(光纖到樓),解決的都是“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問題,石英光纖在抗彎曲性方面的瓶頸使得現有的入戶一般都以五類線作為過渡方案。而塑料光纖這種新興傳輸介質本身既有銅纜的柔韌性(抗彎曲性)、又具備石英光纖的大部分特征,且成本低、能夠與石英光纖進行對接,漸成FTTH部署中末端接入的首選,在一些三網融合推廣較好的城市中也已得到應用。
“目前塑料光纖已引起了運營商的關注,但真正能夠實現大批量穩定生產的,據我們所知還只有大圣一家。我們也期待更多廠家投入進來,共同加快拐點的到來。”胡為明說。
打造全光網絡:“最后100米”首選塑料光纖
用塑料做光纖介質,實際上并非新鮮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一些針對性研究;到2000年前后,國內有10多家科研機構、院校及企業從事通信用塑料光纖的研發。
江西大圣自2002年起進行通信用塑料光纖的技術儲備,至2006年拿出了光信號衰減參數達標(小于200dB)的產品,2008年具備了大規模穩定生產能力。
據胡為明介紹,塑料光纖在結構上與英光纖相近,原理幾乎一樣。但“它的光衰減幾乎是石英光纖的千倍之多”,一般用于80米至100米的傳輸范圍,超過100米需要有源設備放大,級聯后可延伸至300到400米。另一方面,塑料光纖具有超越銅纜的抗彎曲性、成纜后直徑2.2毫米比五類線還細,因而在入戶層面有著特殊應用價值。
同時,塑料光纖的光芯與外層的反射層同時生產出來,結合得很緊湊,在穩定性、抗震與抗腐蝕方面比現有的石英光纖、銅五類線表現更佳,材質方面塑料本身具有抗干擾性和成本低廉的特征、連接中不需要專門的接頭,適用范圍遠遠超越石英光纖——包括工控、電力、安防、軍事等諸多領域。
在胡為明看來,塑料光纖在通信業的應用前景相當明朗——不僅可以替代銅纜,作為家庭布線的主力輔助FTTH乃至FTTD(光纖到桌面)部署,還可以在駐地網、局域網領域一展所長。
“塑料光纖的性能優勢使其相較石英光纖+銅纜模式,更有利于運營商打造端到端全光網絡,并且更加環保,完全符合當下低碳生活的潮流。”他強調稱。
江西大圣:從工藝到設備“自己動手” 國內唯一實現穩定量產
盡管解決了光衰減等技術上的問題,但塑料光纖在通信業的應用有賴于FTTH市場的成熟,同時也需要普及的時間周期,在之前的幾年中均處于“蟄伏”期。
時至今日,塑料光纖產業大發展的契機已經來臨。有專家指出,目前我國每年消耗的銅中75%依賴國外進口,在“光進銅退”大趨勢下塑料光纖已然成為光通信產業升級的補充要素。與此同時,用戶對高清視頻等高帶寬業務的需求,也帶動了塑料光纖在接入末端的應用。
“我們對塑料光纖的定位相當明確,就是為運營商做輔助性的工作,只要任何運營商希望我們項目末端進行配合,我們都會積極響應。”胡為明說。
在全球范圍,江西大圣是4家能夠實現通信用塑料光纖穩定量產的廠商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國公司,其余3家均為日本公司,尤其是其PMMA塑料光纖的成功研發,率先打破了日本公司的壟斷。這被歸功于啟動較早——2002年起技術儲備、2004年正式投資開發——較同行先行了一步。
“做塑料光纖無法‘抄近路’,因為進入門檻較高、剛開始做時是最困難的,需要投進去相當多的人力物力,才能積累出大致方向和一定經驗。”據透露,因為沒有現成的參考,從通信用塑料光纖工藝到生產線設備,江西大圣都是獨立完成,“通過自己的力量即可做到更新換代”,并在反復驗證中積累了大量經驗。
而為了支撐這樣的研發強度,公司銷售所獲利潤除了支持正常運營外,大部分都投入到研發之中;在所有員工中,研發人員比例也高達20%。
迄今為止,江西大圣的通信用塑料光纖產品已在國內外取得了一定范圍的應用,特別因其性價比高在海外不斷蠶食3家日本公司的份額。據了解,有日本公司已要求經銷商不得代理江西大圣的塑料光纖,冀望以此遏制其迅速拓展。
產業鏈仍顯匱乏:呼吁更多廠商進入
據胡為明預測,塑料光纖將在2到3年內實現放量增長。然而相比石英光纖乃至銅五類線,塑料光纖產業鏈的不完善成了制約產業發展的巨大瓶頸。
“正因為買不到生產設備,生產線上的所有設備都必須自己來研制,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胡為明坦言,江西大圣原先只生產塑料光纖,但為了給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不得不轉向配套設施的開發(包括與系統廠商共同開發)?,F在除了整體解決方案,公司還會參與項目的設計、實施乃至運維。
“現在國內有些廠商也在試制通信用塑料光纖,但還沒有形成大批量穩定生產,近期內市場上可能形成產業化的也只有少數幾家。”他表示,“這個市場很大,靠幾家來做也遠遠無法滿足,我們也希望更多廠商能夠投入進來,共同加快拐點的到來。”
胡為明透露,江西大圣的產能現為日產40萬米,目前公司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已經上馬新一代生產線,預計建成后將實現日產100萬米的產能,然而“可能這樣還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而包括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在內的多位專家也提出,塑料光纖產業厄需政府方面的引導與扶持——我國的石英光纖產業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已經獲得了巨大成功,該模式也可復制到前景、用途更為廣泛的塑料光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