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證監會自7月26日開始受理材料,但
創業板企業真正掛牌上市,還需要等到三個月左右的時間。
7月20日,證監會宣布,7月26日起將受理
創業板發行上市申請,這意味著等候十年之久的
創業板,正式進入實戰階段。

“我們計劃上報5-10家企業的材料。”國信證券投行資本市場部總經理龍涌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證監會摸底有50-100家企業準備好本周日的上市申請材料,而國信的目標是能占市場十分之一的份額。
據龍涌介紹,國信儲備了多達30家
創業板擬上市項目,但很多企業的材料準備還不夠充分,沒辦法在周日就能上報材料。“一方面,國信投行有內部審核程序,需要對擬上市企業優中選優;另一方面,企業的外部材料也還不齊全,包括驗收、土地、項目的批文等。”
根據證監會的公告,
創業板發行人報送的申請文件中,財務資料的報告期為最近三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及最近一期,招股說明書和審計報告中最近一期會計數據的有效期(報送日至到期日)不少于3個月。這包括今年上半年財報。而企業的半年報是截止到6月30日,“會計事務所審計報表最快也要20天”,龍涌稱,從時間上來說,投行要在7月26日上報材料,確實是有點趕。
跟國信一樣,其他保薦機構都還處于快馬加鞭準備材料的階段。平安證券投行董事總經理龔寒汀直言,目前工作的重點就是“完備申報材料,不要出問題”。
在龔寒汀看來,
創業板跟中小板一樣,上市項目都是小企業,但
創業板的招股說明書,并非可以套用中小板的模式,簡單加上風險提示因素就行,而是另外一個版本。
“證監會對投行寫創業報的招股說明書提了一個新的要求——保薦人必須在招股說明書中論證企業符合
創業板要求的原因,要對
創業板企業的特點理解得很透徹,將企業符合
創業板要求的內容論證得很充分。”龔寒汀表示,
創業板招股說明書的新要求,意味著保薦機構不能像撰寫主板、中小板招股書的傳統思路來準備材料,采用全新的思維來寫材料。龍涌也亦認同這點,他認為,投行制作
創業板項目的招股說明書有一定的難度。“
創業板項目的風險因素、募集資金使用、行業特征、業務特點、資產狀況,都跟中小板企業有明顯的差異。”這就要求保薦人對企業特點的描述和關注點有所不同。
雖然證監會自7月26日開始受理材料,但
創業板企業真正掛牌上市,還需要等到三個月左右的時間。
“審一個企業要2-3個月的時間,7月底受理材料,中間不出其他的問題,順利地往前推進的話,第一批
創業板企業的掛牌10月底或11月初是比較保險的。”7月14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在“
創業板發行審核培訓座談會”上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