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G正成為工業經濟增長中的快馬,對內需拉動的作用愈加明顯。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海外市場已經不能為中國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獲,如何擴大內需成為當務之急。
3G在2009年初的果斷上馬,正是被寄予了拉動國內經濟回暖的重擔。目前看來,3G不負重望,但是投資增長并不能帶來長久效益,如何實現價值增長,將是3G能否帶動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春季報告顯示回暖
雖然外界對2009年的經濟形勢并不樂觀,但是避免二次探底仍是大家談論的話題。5月22日,工信部發布了《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年春季報告》顯示,受電信業3G投資拉動,4月份,
通信設備制造業內銷增長9.5%,其中交換設備行業增長79%。
由于受去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不利因素影響,不但是信息產業,整個中國的工業經濟都面臨不斷加大的下行壓力。由于整體經濟的疲軟,使得信息產業這個集電子制造和信息服務的高新產業受到了極大影響。
為防止經濟增速過快下滑,中國政府迅速推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
今年前四個月
通信行業的運行情況表明,政府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已初見成效,經濟呈現出回升的積極變化。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09年1-4月,全國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完成795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電信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66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
3G拉動作用明顯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3G更像是一個聚寶盆。市場分析認為,在國家政策與投資的帶動下,國內
通信設備廠商、終端廠商、芯片廠商、手機制造廠商、渠道經銷商等均將在這一輪的3G熱潮中獲益。
不過從增長數據也可以看出,投資的主要受益者多為設備制造商,并且這種拉動的效果有限。事實也是如此,盡管3G投資巨大,但目前更多都投入到了基礎設備中。根據三大運營商近期披露的信息,從技術層面測算,在3G網絡的五大子網絡中,2009年無線網總投資額將達到約1400億元,核心網約為210億元,傳送網約為170億元,而業務網和支撐網的投資規模約為130億元和190億元。
這種增長方式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單純依靠剛性資本投入,所能換回的“投資驅動”并不能換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投資高峰結束之后,
通信行業將面臨再一次的疲軟,屆時擺脫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發展3G需要價值驅動
單純網絡投資建設的回報更多的是一種“投資驅動”,而非“價值驅動”。“投資驅動”在短期看來,增長曲線明顯,但是往往后勁不足,而“價值驅動”則更能體現科學發展的觀念。
3G的大規模投入在完成行業增長指標的前提下,還要看是不是有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否能給用戶提供更多價值,行業的利潤增長是否主要來自創新。
以手機制造商為例,如果其利潤主要來自于運營商的終端定制,那么這些終端的是否具有創新功能將是至為關鍵的一環。如蘋果手機紅極一時,靠的就是其提供給用戶的獨具特色的手機使用體驗。如果終端制造商的終端不能為運營商的3G業務增色,那么只會導致運營商的服務無人使用,最后設備商的訂單也會一點一點流失。
因此,要實現
通信業的保增長、上水平,不但要抓住3G這個機會,而且要好好把握和利用。4月份,手機、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分別由上月增長1.2%和15.4%轉為下降9.3%和5%。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如果不能通過業務創新扎實推動3G服務,我們想要的增長可能只能在前面加上一個“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