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對于日趨惡化的自然環境及日趨枯竭的自然資源,歐盟于2009年3月12日之各部會溝通會議中重申對環境保育的重視,藉由
ICT的各項應用,達成節能減碳的目標。先從
ICT部門開始,制定統一衡量能源銷耗的標準,推動至其它部門,再推廣到各會員國,改善能源效率、減少碳排放量,為地球保育貢獻心力。
繼2008年5月13日歐盟各組織的溝通會后,歐盟委員會(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于2009年3月12日溝通會議中再次重申對節能減碳的重視,架構出各種可能運用
ICT達成節能減碳之政策框架(圖1)。
在歐洲,二氧化碳的排放有2%來自
ICT部門,其中1.75%來自使用
ICT產品與服務,0.25%來自生產過程。歐盟希望以
ICT來達到節能減碳的環保效益,致力于達成2020年的目標:節省主要能源20%的消費、減少溫室氣體(GHS)20%的排放及提升再生能源20%的使用。

ICT扮演促成及量化的角色:
1.促成的角色-改善能源使用的效率
藉由監控與直接管理能源使用情形,
ICT可改善主要使用能源之部門的使用效率,也可提供更具能源效率的business model、工作守則、生活模式,像是eCommerce、遠距工作、eGovernment。此外,藉由創新技術可協助減少能源使用的浪費,像是固態照明(solid-state lighting)、精簡型計算機(thin client)、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虛擬化技術。
2.量化的角色-提供量化的基礎
智能型電表(smart metering)提供顧客關于能源消耗量的量化信息。根據歐盟的實驗性計劃發現,讓民眾了解實際能源的使用狀況,可協助減少至少10%能源消費。歐盟希望能運用
ICT提供系統化的方式衡量能源的使用。
ICT的挑戰與范圍:
1.
ICT部門-在能源使用的過程中,定義出明確、透明、可證的衡量方式。
2.
ICT部門與其它部門-確認
ICT在改善其它部門能源使用效率及減少碳排放量的角色,在可比較的基礎下,加速增加能源效率的進行。
3.歐盟會員國-協助盟國皆能將
ICT工具運用在民眾、企業及政府,同時驅動創新
ICT的解決方案及最佳化能源效用。
ICT部門應建立可衡量、可比較的量化信息,以統一的基礎指出執行的重點項目及實行成效;并協助負責其它98%二氧化碳排放的部門在2020年達成減少15%的排放量,及降低成本。除非以更有效率的系統化方法來明確衡量
ICT部門的表現,
ICT的效用將會被忽略及誤解。
推動建議:
1.減少
ICT的能源與碳足跡
27個歐盟會員國中
ICT部門約有660萬名員工。
ICT部門造就整體生產力成長40%,而使用
ICT產品服務也占了電力使用的7.8%,預計在2020年將會成長到10.5%。有鑒于
ICT相關產品消費量不斷增加,現有的一些規章,如生態化設計指令(EuP)、能源之星計劃、生態標章規章等,皆是在規范能源的使用,或是以永續發展的概念,降低對環境的傷害為出發點。
(1).在建筑設計部分
建筑物占歐盟40%的最終使用能源,其中超過50%為電力。如果確實進行節能減碳的計劃,這塊領域在節省能源成本上將有極大的潛力,并可望在2020年減少歐盟11%能源的消費。在EuP指令下,以能源、環境保育的規范開始應用在建筑設計上,例如能源管理系統、智能型電表、固態照明及智能型傳感器等。2008年11月提出的振興經濟法案(Recovery Plan)中,歐盟委員會建議公營和私人部門共同合作,更進一步的發展和展示綠色科技以及能源效率系統與原件,來迅速降低能源的使用及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綠建筑指令(EPBD)中提出計算建筑物能源效用方法的總架構,確切地完成這項指令將可獲得大量且橫跨全歐洲的建筑材料相關信息,不論是對建筑部門或是制定政策者,都是有很用的資料;同時這些數據也可成為發展應用軟件、設備的重要依據。
ICT部門可以與建筑部門合作,定義出
ICT最大效用的領域與具體說明相關需求,并建置可衡量建筑物能源使用效率的系統。
(2).透過物流來合理化運輸相關的能源使用
建筑物占歐盟26%的最終使用能源,藉由物流管理來提升能源效率。航運與物流的行動計劃(Freight and Logistics Action Plan)中很多計劃都是在擴展后勤物流系統在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及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智能運輸系統(ITS)行動計劃強調透過智能運輸系統的布建,促成交通運輸模式的轉換,此外,藉由提供旅客多重運輸選擇,有效降低交通壅塞狀況。e化航空貨運(e-freight)與智能運輸系統都是強調
ICT與達到這些目標的關連。2008年11月提出的振興經濟法案(Recovery Plan)中亦建議公營和私人部門共同合作,發展更多運用在交通運輸之科技及智能型的能源基礎建設。
ICT部門應與運輸物流部門合作,建置計算交通運輸所消耗能源及所排放廢棄的信息系統,同時也可提供給使用這些交通運輸的企業方便查詢的相關訊息。如果要拓展智能運輸系統的應用范圍,必須建立標準化衡量方式,讓個人、企業、政策制定者都能方便清楚地了解。
2.鼓勵民眾、企業、社群持續性的行為改變
(1).能源最終用途
智能型電表(smart metering)可提供能源供給者與使用者實時的能源使用信息,以及透過遠程遙控的方式管理消耗能源的相關設備。智能型電表可以提供更正確的資料,對網絡營運者(network operator)來說,可以建立需求反應機制來減少尖峰時段的需求,進而避免不必要的投資在擴建展能上;對能源供貨商來說,可進一步使用這些數據,針對不同時段的需求,制定不一樣的價錢;對消費者來說,可全面暸解自己使用能源的狀況與成本。根據一些歐盟會員國的實驗性計劃可發現,讓消費者獲得相關訊息,可降低10%的能源使用。
然而智能型電表并非一定以此方法執行,通常信息的流動傾向在網絡營運者與能源供貨商之間。智能型電表的建置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及耗費10~15年的時間,為了要讓每各國家的人民都能使用,必須各會員國能同意至少達成智能型電表的最低的功能規格,也就是可以讓網絡營運者、能源供貨商和消費者能透過
ICT的解決方案,有效的管理與使用能源。
智能型電表只是智能型電網(smart grid)的第一步,若智能型電網布建完成,將不只能更有效率的管理能源的使用,還可融合再生能源等各項替代方案,更降低對環境的傷害。
(2).領導角色
主管當局已開始導入低碳、節能的政策,各會員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應該扮演領導的角色,驅動以
ICT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幫助各部門共同合作,將能源效率應用在各項服務的傳遞、基礎建設的管理,和鄉村建設等計劃上。
為確定歐盟與各會員國對這件事有共同的認知,接下來歐盟會進行公開的咨詢會議來確定各會員國對上述建議的解決方案有共同的想法與方向。預計在2009下半年會開始推動建議書的相關做法。
歐盟的角色
1.支持各項提案的執行
歐盟考慮成立網站讓各公、私企業、部門分享成功案例、經驗及加速節能減碳目標的相關信息。透過與區域理事會(Committee of the Regions)的合作,推行區域和地方的執行指南,藉由創新的
ICT應用,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
2.支持R&D
于2007年啟動的歐盟第七期科研架構計劃(FP7)中,即把
ICT的相關應用列為優先項目,包括推動智能型電網的解決方案、建筑物與交通運輸和固態照明的研發等,提供資金支持各項提升能源效率之
ICT應用。對于能減少碳排放及增加能源效率的領域,須更進一步的投資,進行大規模、跨部門的共同合作與努力。
3.支持創新
透過不斷創新的
ICT應用服務,帶領歐洲成為低碳的經濟體系。除了振興經濟法案中所提及在全歐洲建置高速寬帶服務,歐盟更進一步的將投資目標放在高速寬帶與能源效率,借此提供更多元、廣泛的
ICT應用服務,開放更多、更創新的機會給全歐洲的企業來面對能源危機與氣候變化。
結論
為了達成2020設定的目標,歐盟希望透過
ICT可提供的各項可能性來達成。藉由先改善
ICT本身的能源效率,再以
ICT改善使用能源的相關系統之使用效率;制定通用的量化基礎,鼓勵會員國驅動創新及展示
ICT對能源效率的貢獻,且再次強調公私部門共同合作,讓
ICT的貢獻能夠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