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并不只是今天的東歐市場的運營商才有融資的需求。中興通訊和
華為從10年前在設備市場的弱勢地位,到今天與國際電信設備巨頭愛立信一起三足鼎立市場,其中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也在于:
華為和中興更愿意幫助運營商客戶解決融資難題。
2003年末,
華為與香港移動運營商SUNDAY(2006年被電訊盈科收購)簽下首張3G合約,當時
華為向它的第一個WCDMA“追求者”SUNDAY提供5億港元的賣方信貸,用以償還其貸款,以換得WCDMA設備的獨家供應商地位。
境外競標大都遵循這樣的“套數”:先技術標,再商務標,即先參與技術測試,通過后進入運營商控制的“短名單(Short List)”,繼而再參與商務標的競爭,中間包括價格因素,以及設備供應商能否提供相應的融資服務,一部分就是賣方信貸。
2004年11月,
華為與SUNDAY對先前的協議進行修改,SUNDAY將從
華為那里購買更多的WCDMA系統設備,作為交換
華為放寬了SUNDAY償還貸款的期限。從新方案來看,
華為作出相當大的讓步,這減輕了SUNDAY的資金壓力,讓其獲得3G發展急需的資金,但同時也大大增加了
華為的資金風險。按照新協議,
華為對SUNDAY的信貸總額從13.59億港元上升為17.08億港元,增加幅度為3.49億港元。
換句話說,SUNDAY不僅未給
華為的WCDMA設備付款,而且需要
華為額外掏出5億港元用于償還SUNDAY原先欠設備商和銀行的貸款。
業內人士指出,
華為與SUNDAY的合作,更像
華為花錢買了一個大型的試驗場所。正是依靠
華為在SUNDAY的試驗數據,
華為才能成功獲得歐洲、非洲、東南亞等市場的認可。“SUNDAY需要資金而
華為需要WCDMA的商用試驗場所,雙方一拍即合。”上述業內人士說。
“融資是當時廠商參與SUNDAY投標的一個必要條件。”
華為高級副總裁陳朝暉2005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當時有很多廠家參與了SUNDAY項目的投標,最后只有
華為勝出,而勝出的原因是:
華為根據SUNDAY的業務競爭要求,提供了許多業務定制。
正因為有了SUNDAY的成功案例,隨后,
華為相繼從阿聯酋Etisalat、毛里求斯Emtel、馬來西亞TM和荷蘭Telfort獲得了WCDMA商用網絡。
行業研究機構In-Stat在2月發布調研報告顯示,2008年
華為WCDMA/HSPA的新增合同數達到42個,以業界總新增合同數的40.4%,排名第一。截至2008年底,
華為已在全球累計獲得128個WCDMA/HSPA商用合同,建設全球近50%的WCDMA/HSPA商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