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各地工業企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總體運行低迷,作為國家級開發區的武漢東湖高新區也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危中尋機,乘機而為。
今年前兩個月,東湖高新區逆勢飛躍,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飄紅:高新區完成企業總收入330億元,同比增長25。5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8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7%、87。9%;完成財政收入15。3億元,同比增長31。5%。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傳鐵告訴記者,只要堅定信心,在應對挑戰中把握機遇,就能率先走出危機影響,在新的起點上實現跨越。
抓機遇,開拓發展新領域
新年伊始,高新區內幾家3G相關企業傳來喜訊:由于產品訂單增加,企業一直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華工正源、多普達等幾家企業都提出要招收大量員工,擴大產能。
“東湖高新區主動分析國家擴大內需和優化產業結構政策帶來的機遇,大力推動3G、新光源、新能源等新型產業,為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劉傳鐵介紹說。
高新區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光谷3G產業聯盟;
烽火科技和湖北移動正式簽署了合作及采購協議;
普天集團在中國移動TD二期招標中中標武漢、石家莊和昆明等城市,其中武漢市場中標額超2億元,份額達60%;
同時,東湖開發區還抓住國家、省、市推動“兩型社會”建設和“光纖到戶”、“十城萬盞”等計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建設半導體照明(LED)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化基地和風電產業園,引進建設了全永磁風光互補發電、凱迪生物質能源等新能源項目,以及迪源、華燦、富士康等一批LED項目。
從去年開始,光谷光纖到戶、LED、太陽能照明等新型產品相繼批量進入市場,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統計,1-2月,光谷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業總收入108。54億元,同比增長33。7%;能源環保新材料產業完成總收入25。33億元,同比增長29。1%。
布局新產業,政府樂做“推手”
去年11月,東湖高新區布局發展生物產業,啟動建設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光谷生物城),總投資超百億元。
目前,上海新生源、美國滬亞生物、國藥控股、武漢口岸藥檢所等等30余家企業和機構入駐生物城。10家醫療器械企業簽訂了入住醫療器械創新園協議。
在光谷生物城建設的帶動下,東湖高新區去年生物產業總收入突破百億元,今年1-2月,生物產業完成總收入10。88億元,增幅17。9%,繼續呈現出穩步上升的發展勢頭。
去年,東湖高新區在還投資100億元加快金融港項目建設,一個集金融數據處理、創新研發、呼叫、培訓功能于一體,具有區域性、專業性、功能性的現代“金融港”正在形成。目前,招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泰康人壽、光大銀行、中國銀聯等多家金融機構有入駐。
細化服務,助企業渡難關
危機當頭,為企業排憂解難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3月17日下午,東湖開發區管委會一樓大廳內嘉賓云集。東湖高新區舉辦了促進新光源產業發展和產品推介會,幫園區半導體照明企業推廣產品。武漢市10余個部門現場表示將在今后城市建設、道路照明等方面,優先采購高新區內的LED、太陽能照明以及風光互補等照明產品。
這樣的舉措,在東湖高新區不勝枚舉。
去年9月至今,管委會主要領導先后5次到富士康項目調研,對企業提出的用電、綠化、公交線路延伸、物流中心審批核準等具體問題,及時溝通協調,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高新區先后與20家銀行確認落實了106家企業121億元的貸款授信,并鼓勵政府基金與銀行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超過1億元的融資支持,不少中小企業到期還貸的壓力和“融資難”問題迎刃而解。
劉傳鐵告訴記者,面對寒流沖擊,高新區管委會始終與企業在一起,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企業共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