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石光通訊咨詢網】7月初,由長虹集團子公司———
國虹通訊研發生產的新一代智能手機ZME將上市發售。
和前一代長虹Z1不同,ZME加入了“云服務”的設計。點擊“虹新聞”軟件,手機就可根據用戶平時點擊新聞的種類判斷出其喜好,自動推送相關新聞。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重慶本土研發生產的第4款智能通信終端。
在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中,打造通信產業集群便是題中之意。ZME手機發售,讓人看到了重慶的希望。
國虹異軍突起
從2009年起,入駐重慶茶園新區的
國虹通訊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放棄只有簡單通話功能的傳統手機,轉向研發包括3G和智能手機在內的移動互聯網終端。所有長虹的傳統手機交由深圳工廠生產。
當時,人稱“手機教父”的
國虹通訊總裁萬明堅首先提出了“國虹MICT產業金谷”規劃。規劃稱,在未來5年,國虹要投入30億元,將重慶基地打造成亞太地區最大的移動互聯產業集群,產值將達到300億元到500億元。
為了整合產業鏈,國虹拿出其中10億元,在茶園新區成立了為手機做外殼的鼎瑄科技公司,在深圳成立了負責手機包裝的鑫瑞達彩印包裝公司。并以該公司為平臺,進行上下游收購、兼并以及戰略性合作。
經過兩年潛心研發,今年一季度,第一款重慶本地制造的智能手機上市了。預計今年國虹生產的4款智能手機,銷量將達到300萬臺。
國虹通訊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王帥認為,在3G時代,智能手機將成為主流,市場產品整體將升級換代,由互聯網內容帶來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強大,市場蛋糕相當豐厚。
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
國虹的異軍突起,只是重慶通信產業集群發展的一個縮影?,F在,除了茶園新區外,兩江新區、西永微電園也在進行著
通訊設備產業基地的布局。其中,兩江新區的主要戰略方向為發展衛星通信,而西永園區則在布局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監視器等互聯網設備產生基地。
如此大規模發展通信設備產業,我市產業基礎如何?茶園新區管委會主任馬勇用了一句“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來作比喻。
從研發實力上講,重慶郵電大學參與了工業無線標準的制定,成為該領域三大國際主流標準之一;參與的TD-SCDMA移動通訊標準被國際接受為第三代移動通訊標準,現在正參與TD-LTE的4G的標準研究。另外,重慶大學等高校也為通信產業的發展儲備了研發和人才力量。
在產業鏈的下端,重慶有一批新老傳感器和電子元器件類的企業,如掌握著TD-SCDMA(3G)手機技術
芯片的重郵信科。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所屬24所、26所、44所,國內一流的敏感材料、器件及傳感器研發與生產企業。另外,重慶愛立信、重慶信威等通信設備制造廠商本身基礎雄厚,大唐新數碼、萬利達、恒基偉業、組源通信等企業正蓄勢待發。
產業集群悄然成形
“把握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機遇,我們將引進知名跨國集團,搭建新的產業平臺,完善研發及制造體系,率先確立競爭優勢,建設國內重要的通信設備產業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市經信委計算機和通信產業處相關負責人稱。
據了解,我市的通信設備產業基地將重點發展網絡系統設備、智能信息終端設備、通信
芯片與關鍵元器件和通信服務專用軟件。
依托思科、富士康、中電科等企業,我市將重點推動建設電信級交換機、電信級路由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產品以及新一代光路由器、光交換機、光纖、無線接入設備等網絡系統設備研發與生產基地;依托宏碁、惠普、國虹等企業,發展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設備(MID)、衛星導航定位設備、上網卡、機頂盒、新一代智能無線云端設備等新型通信終端及周邊產品;依托思科、中電科、展訊、重郵信科、四聯微電子等企業,發展TD-LTE/TD-SCDMA/GSM(2G-4G)多模移動通信專用
芯片、RFID
芯片等。
“城市在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對RFID
芯片的研發制造將為我們物聯網的發展添加動力。”該負責人舉例說。